对比、回顾、展望——全面剖析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
今天,心理学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向,其一,是基本理论研究,其二是应用技术研究。而心理咨询(Psychocounseling)就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一棵奇异、鲜艳的花朵。
今天的文章想谈中国咨询心理行业的发展,在那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美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毕竟,美国是心理咨询工作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心理咨询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代表了世界心理咨询事业走过的历程。
01.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过程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冯特(Wilhelm Wundt)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科学心理学诞生了。
美国心理咨询的兴起原于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改革运动和学校指导运动的兴起、公立教育迅速普及、心理测量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等等。
心理咨询出现之初,并没有被人们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正如同人们对咨询(counseling)一词的理解一样,许多人把它看做是学校的某些功能,或把它与指导(guidance)等同起来,认为它只不过是某种教育功能的花样翻新。的确,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专业功能、服务对象和范围,其所运用的原理和方法等,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和丰富起来的。
1896年,韦特默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儿童行为矫治中心,自此,心理咨询开始正式与生活实践发生了密切的联系;1908年,帕森斯在美国出版了《职业指导》一书;1942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出版了《咨询心理治疗》一书,标志着现代心理咨询的开始;1954年,美国成立了心理学会第17个分会——咨询心理学分会;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开始颁发心理咨询专家执照;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社区心理卫生法案”。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咨询得到迅速发展,社区心理健康中心、康复治疗中心、就业帮助等部门开始聘用心理咨询工作者,促进了心理咨询在教育系统以外的迅速发展,而此前,心理咨询者的工作岗位仅局限在教育部门,通常是公立学校。心理咨询的培训项目也在不断地增加,由1964年的327个发展到1980的475个左右。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心理健康咨询者”(AMHCA)学会于1976年成立,并迅速成为APGA下属的最大分会之一。心理健康咨询者被纳入到专业学术组织之中,更好地确定了他们的职业角色和工作目标。
70年代中期,美国各州的心理学家考试委员会设置了更多、更为严格的限制性措施,例如进行心理学职业资格考试等,以保证心理学家具有高质量的专业水准。此举极大地推进了在州和国家的水平上建立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证书制度和开业执照制度,促进了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进程。
1976年,弗吉尼亚州成为美国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的州。心理咨询专业教育和资格的标准化问题从80年代初就受到关注,1987年,“咨询及相关教育项目资格审查委员会”(CACREP)成为“高等教育资格审查委员会”(COPA)成员,有权在学校/社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婚姻与家庭咨询与治疗、大学生人事管理等领域,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心理咨询项目制定专业教育标准。
自此,美国心理咨询走上了职业化发展道路,心理咨询服务也逐步走向多样化,除了大部分心理咨询工作者受聘于大、中、小学之外,心理健康咨询者和社区心理咨询者成为学校以外的两个最大咨询群体。此外,商业、婚姻与家庭、年龄成长等领域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逐年增多。
进入21世纪,心理咨询成为美国6大产业领域之一:第一产业(农业、采掘业等),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行业),第四产业(信息产业),第五产业(知识经济产业),第六产业(心理服务)。心理诊所也成为美国2万人以上的社区里5种常设机构之一(教堂、医院、律师事务所、学校和心理诊所)。因此,一个社区也有以下5种必备的常设人员:牧师、医师、律师、教师和心理咨询师。
当前,美国现有职业心理学工作者25万人,平均每1千人就有1名心理学家,而我国目前只有职业心理学工作者1万人,平均每13万人中有1名心理学家。美国医疗界治疗疾病有4大技术:物理治疗、化学治疗、机械治疗和心理治疗,应该说,美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
尽管美国政府和社会对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如此重视,美国心理咨询业如此发达,但是巨大的潜在的心理问题和需求仍难以解决和满足。2007年4月发生的美国校园枪杀案震惊全世界,事后媒体披露:犯罪嫌疑人的老师和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其性格中的暴力倾向,并曾请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协助,但遗憾的是心理辅导最终没能介入,当然这场悲剧就在所难免了。
02.我国心理咨询工作的历史
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并引起国人的注意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然而,如果讲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则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孔子、老子等著名人物。心理学的初步形成也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五四”运动前后,那个时候我国心理学受到西方和日本的影响得以萌芽,其中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还是比较好的领域之一。
1917年,北大陈大齐教授创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这都是中国心理学史的重大事件。陆志韦等人在1924年将比奈-西蒙智力测验引入中国,使得中国成为当时最早接受这种心理技术和思想的国家之一。20世纪30年代,丁瓒先生作为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家,进入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心理学工作。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开展比较零散,虽然在职业指导、心理测量等方面开展过一些工作,但它们并不属于当今所说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流,而且也未形成较大的规模,所以很多学者都把建国前以及建国后到1978年,称为我国心理学发展的空白期。
如,钟友彬1991年根据对国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把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分为:空白阶段(1949年以前和1949~1978年之间)、准备阶段(1979~1985年)和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0年)。钱铭怡将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启动阶段(1949~1965年):在这一阶段中只有少部分专业人员进行了零散的心理治疗工作。在此阶段影响最大的工作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
1958至195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组、北京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组和北京大学卫生院及心理学系合作,首先在北京大学对患神经衰弱的学生们进行了快速综合治疗,而后治疗对象扩展到工人、军队干部和门诊病人。
这种疗法综合了医学治疗、体育锻炼(如学习太极拳、气功、跑步等)、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巴甫洛夫学说来解释神经衰弱的病因,以解释、鼓励、要求和支持等方式对病人进行治疗。从所发表的许多文章和研究报告看,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后来又将这一疗法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及慢性病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心天将此法作了总结和提炼,称之为“悟践疗法”。
(2)空白阶段(1966~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心理学被斥为伪科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更是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当时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了一切,因此在1966~1977年,这一阶段几乎没有一篇心理学文章或一本心理学著述发表,故称之为空白阶段。
此阶段,很值得一提的是钟友彬等人从7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秘密尝试采用心理分析疗法对某些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为此后钟友彬创立认识领悟心理疗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准备阶段(1978~1986年):这一时期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文章开始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虽然发表的数量不多,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这一时期还出版了一批西方著名心理治疗家的著作,如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霍妮等人的著作。
1979年成立了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各种不同形式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讲习班、培训班开始在全国一些城市和地区陆续出现,这些讲习班、培训班大多属于启蒙性质,传授内容多为某些治疗(如行为治疗)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巧,且时间较短。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精神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精神科开始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开展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定条件之一是设置临床心理科;上海、北京的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1986年,北京市朝阳医院建立了改革开放我国第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从此,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
这一阶段,从整体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的开展还不够普及,所采用的咨询和治疗方法较少(多为支持性疗法和行为疗法),且咨询和治疗的水平也有限,但仍在心理学界、精神病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有识之士如钟友彬、鲁龙光等已开始进行所谓心理治疗中国化的努力,他们不断探索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心理分析、疏导的治疗方法。
(4)初步发展阶段(1987年至今):1987年以后,我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公开发表的有关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论著在数量和质量上较之以前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钟友彬所著的《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鲁龙光所著的《疏导心理疗法》和许又新所著的《神经症》等。
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93年颁布了《卫生系统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同年,中国心理学会制定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这两个文件为我国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的规范化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2001年8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其中规定了心理咨询师培训、资格考核条件等内容。
自此,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新的职业正式在中国诞生,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心理咨询师的考试之中,虽然心理咨询师队伍还不够规范,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为我国心理咨询的普及和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随后,若干全国性的学术组织相继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90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下属分支——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91年初,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的又一分支——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立,中国心理学会于2001年11月成立了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筹)。
这些组织成立后,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组织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培训从业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事业的发展。另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机构大量出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期刊也相继问世 。
03.我国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心理咨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心理咨询师队伍不断壮大,心理咨询设计的领域不断拓宽,心理咨询不断受到国人的重视,电视媒体扩大了对心理咨询的宣传。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更是一次对全国人民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抗震救灾期间,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咨询师为全国人民所瞩目。
当前的心理咨询行业,主要有四大力量,其一是高校心理学系和心理咨询机构,既高校内的心理咨询;其二是医院内的心理科或神经内科,他们主要接待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多是由其他科室转诊过来的;其三是各种心理咨询公司,主要针对社会上不同人群开展心理咨询;其四是部队和监狱系统,主要是对特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此外还有一些领域虽然也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如人力资源管理,但主要不是开展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的四大力量中,高校开展的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一般是不收费的,其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心理咨询,另外更主要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一般设在学生工作处,属于行政机构或者教辅单位,接待心理咨询不收费,遇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都会转介到精神医院,而不进行治疗。由于这支队伍是在高校工作的,所以其咨询师一般学历水平较高,较为专业。尽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且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中仍然存在诸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从业人员的发展问题,心理咨询机构的性质等。
医院中的心理科是发展较早、较为完善、较为成体系的一股力量。由于传统观念中没有心理疾病的概念,再加上心理疾病往往伴随身体上的不适,所以人们出现心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医院,这使得医院是较早面对心理疾病病人的机构,也使得医院称为较早专门设立科室接待心理疾病的患者。
医院和高校一样,是一个人才集中的场所,这里的医生大夫基本上都受过系统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医院里的心理科大夫也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医院主要是面向社会的,医院的心理科也主要是面向社会接受心理疾病患者,能够部分的满足社会上心理咨询的需要。但是,医院里的心理科基本上沿袭了医院其他科室的习惯,注重为来访者开药,很少有时间进行深入的真正意义的心理咨询,目前尚难以达到心理咨询的要求。
2001年,劳动部开展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以来,不少人通过培训和考试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也随之增多。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主要面向社会开展心理咨询,在这里,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得到贯彻,心理咨询者得到了更多的关怀与支持,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个体的心理咨询的需要。社会上各种心理机构是心理咨询事业的主要生力军,是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心理咨询师的认证与管理还不是十分规范,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也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对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技术监管,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都是需要引起政府有关部门注意的工作。
至于军队和监狱等系统的心理咨询,与高校的心理咨询一样,具有其特殊性,他们都是针对特殊人群的,目前这些系统的心理咨询工作与整体情况一样,也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心理学是一个体系繁杂的学科,心理咨询体系也十分复杂。据加菲尔德和贝京估计,20世纪60年代中,共有大约60个不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体系,70年代约为125个;80年代初,柯西尼列出了250个心理治疗体系,90年代中期,估计这个数字达到了400[Corsomo & Wedding,2000,p.17]。
当然,有很多理论体系并没有什么支持者,也没有经过严肃的检验。在这众多的理论体系中,主要的几个理论取向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理论。斯密斯1982年对400余位临床和咨询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咨询和治疗学家理论取向的情况:
吉布森和米切尔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有关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边两个表中可以看出,有些理论,如折中主义、认知理论、以人为中心、阿德勒理论等都有较高的选择率,而关于精神分析的选择则前后分歧较大,这似乎跟精神分析理论本身存在较大争议也很是相符。
我国当前心理咨询行业,心理咨询师的理论取向多是各种方法混合使用,专攻一种方法的较少。就培训就够开展的培训来看,心理动力学(包括经典精神分析和现代精神分析)、家庭治疗、行为主义等内容的培训较多,其他理论则较少,一些新兴的、非主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也较多。
第一批心理咨询师考试至今,我国参加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认识已经达到万人,而且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参加。社会上各种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开展的如火如荼,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多发展。
其一,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并未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估计也就有十分之一左右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因此,心理咨询师人数的多少并不能完全说明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水平。
其二,心理咨询师队伍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仅仅参加了相关的培训就进行了考试,而资格认证的培训与实际咨询工作还相去甚远。
其三,心理咨询师的收入一般不高,除了一少部分心理咨询师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收入外,多数心理咨询机构难以维持收支平衡,心理咨询师也难以糊口。其主要原因是国人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还是不高,而且动辄几百块钱一小时的咨询费用,让很多人也难以接受,于是各种社会机构的咨询量较少,其收入也自然不高。
其四,对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和管理基本上没有到位。目前,尚无专门机构负责心理咨询师的管理和督导,没有人检查从业者是否具有资格证书,更没有人能够考核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制定收费标准。缺乏监督与指导,这也是造成心理咨询师队伍比较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一些媒体开创了心理咨询相关的栏目,如中央电视台12频道的《心理访谈》栏目等。这些栏目的开设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咨询的宣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得一些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称为家喻户晓的名人,也使得心理咨询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得到了普通百姓的认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心理咨询师介入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使得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第一次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4.我国心理咨询工作的发展展望
可以说,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国心理咨询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原来的神秘莫测逐渐变得普及。展望未来,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应该逐步实现社区化、专业化、规范化和本土化。
将来,心理咨询必将像医院一样进入社区,深入普通百姓之中,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服务。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心理咨询机构与社区中的某些部门合作,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这将成为心理咨询机构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前提是咨询机构本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并被政府机构认可。
随着心理咨询师人数的增加,心理咨询早期的“拉队伍”阶段已经基本结束,相关部门对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认证必将更加严格,咨询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也将随之提高。
加强对各种心理咨询机构的管理,就其收费、技术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这应该是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方向。
当前的心理咨询理论多是国外的理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有待提高。如何结合东方文化的特点,提出更符合中国人心理状况的心理咨询技术或理论,将是中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向。
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的心理咨询事业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实践也将进一步证明,中国的心理咨询事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声明:本文系转载,是用于学习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错误或侵害权利人权益,请留言,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