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一、北京市社工委市民政局
(一)有模式:
4梁8柱撑起北京模式,扎根社区、贴近百姓、服务基层。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多元保障、民从受益”为4“粱”;“站点建设、人才培养、心理大数据、机构培育、服务购买机制、心态检测、心理科普和影响力提升”为8“柱”,百余站点高效率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二)有成绩:
1.北京市政府办公厅【2019】1号文件;
2.2019年重大民生实事项目;
3.列入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
4.考核第一名(95分;陈吉宁市长现场视察验收)。
二、无锡市总工会
(一)有模式:
构建“协同赋能”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心理服务普惠职工。系统规划,上下合力,按照“工会牵头、职工受益、专业机构执行、公益项目支持、专家认可”的五维度建设思路。纳入年度工作任务目标,作为企事业单位工会服务职工的常态化工作,成为工会普惠职工服务、确保职工权益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有成绩:
1.“十大印记”事件(民众票选);
2.列为无锡市联动外部资源合作的示范样板;
3.“心关爱·进百城”获无锡市工会创新工作项目;
4.获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2020年度优秀公益奖”。
三、中共珠海市委政法委员会
(一)有模式:
“54321”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区位特点、珠海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障网体系。“5”是五个建设思路。4”是四级立体网络。“3”是加强‘三预’能力。“2”是关注两个重点人群。“1”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创建一张珠海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保障网。
(二)有成绩:
1.珠海市被评为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
2.珠海市委、政法委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纳入综治(平安建设)考评。
四、五莲县教育和体育局
(一)有模式:
创建“2+3+3+3”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从根本上维护全县教育系统的校园安全,化解各方面矛盾纠纷,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提升各类学龄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是两个中心。第一个“3”是三级心理服务网络。第二个“3”是打造由“三支队伍”。第三个“3”是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互动机制。
(二)有成绩:
1.全国首个“家-校-社”共育机制;
2.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实践县。
五、深圳龙岗区
(一)有模式:
“133”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模式、“1+9+N”多级社会心理服务支持网络。依托全区各级社会创新中心,形成了"总部有资源、分部有平台、社区有服务“的区-街-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全力建设普惠型、质量型民生幸福城区和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和谐城区。
(二)有成绩:
1.项目实施以来,辖区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现象为零;
2.获评“微改革、微创新”项目第二名。
六、湖南天元区人民政府
(一)有模式:
“三社联动+心关爱平台”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天元区整合“三社”资源,共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有成绩:
1.荣获“全国31个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之一”。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心理咨询室建设